忍者ブログ
Admin | Write
氣球祭2006




橘紅色的天空下,豎立著一座偉大的城堡。城堡東面的高樓上,有一座廣大的露台花園。

金髮的小孩獨自一人坐在圓形的大桌旁,揮動羽毛筆,唧唧的筆觸聲不停傳進孩子的雙耳。

連續不斷的動作讓小孩感到疲倦。終於,孩子丟下了筆,整個人靠著牆背,長長地呼了一口氣。

這種姿勢正好仰望天空。但能看到的,只有一片的橙紅。

「今天...連一朵浮雲也沒有嗎...?」

思緒在這舒服的天氣下,漸漸飄遠。





孩提時代的回憶,只餘下一片青蔥黃。

記得當時還小,喜歡玩樂。

「清麻呂、清麻呂!」

手上捉住了什麼東西...那是什麼呢?感覺是一絲絲的線,連著一個個圓圓的七彩袋子,感覺似有似無。

已經記不住那人的樣子了,然而只有他的笑容,深刻地印在這發黃的回憶中;那溫柔的巨手,按在孩子的頭上,讓孩子感到莫明的興奮。

伸出手,孩子喜悅地說:

「清麻呂,你看~是氣球啊~」

嘻嘻~最喜歡他的笑容了!所以...只要他開心,我...



+++


夢醒,天空依舊一片紅。

不同的是,孩子看到一顆顆不同顏色的氣球,在天空飄遊。

「是氣球啊...」

縱使他外表還只是小孩,但也很久沒有看到代表童年的氣球了。

因為他是「王」,已經不能一直保持小孩子的思想模式。

所以,現在能做的,只有懷念童真。



+++



回想起那一片青蔥,孩子不小心放手,氣球緩緩飄遠。

孩子提起腳步,卻永遠也無法把氣球捉回來。

「嗚呀呀!我的氣球呀...」

少年只能輕輕按著孩子的肩,吐出安慰的話語。

「真遺憾呢...它們已經離開了,然後到處旅行,尋找它們再次降落的地方去。」

「那...它們不會再回來了嗎?」

不希望孩子會痛苦,所以,少年說:

「只要它們想念加旋,便一定會回來啊。」



其實氣球飄離後,怎會再回來?

但為了讓孩子不再傷心,這種謊言...

就由我來承受吧...



+++



少年猛然回神,然後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已來到遊樂場的前方。

這天不是假日,然而還有不少情侶、或父親帶著三歲左右的幼兒前來遊玩。

遊樂場外有賣冰淇淋的小賣車,也有售氣球的小丑。

為何會走到這兒呢?少年只能苦笑。

今天是高中學校的特別假期,所以少年選擇獨自一人在城市漫無目的地游走,結果來到遊樂場。

平日並無表現出來,今天卻希望得到自由。

總覺得...人生失去了一點色彩。

搖頭聳肩,少年也覺得自己的行為很好笑。

還是...離開吧。


轉身,進入眼簾,是魚群般的七彩氣球。

牠們在少年眼神快速游過,升上無止境的天空。

「什麼...?」

一個孩子的身影,從氣球的身後,映進少年的靈魂之窗。

而這孩子手上,牽住一顆紅色的氣球。

好不容易,少年終於都弄明白了:為何只有今天特別空虛,為何只有今天會回憶起氣球...

向前踏步,二人互相抱緊對方。較年長的少年無法停止發抖,淚流亦不能止住。

「加旋...嗚...你長大了...高了...感覺成熟了...」

身為王的孩子,只是微笑,略感口乾。

最後,孩子把赤紅的氣球交到少年手中,展露出向日葵式的笑容:




「生日快樂,清麻呂。」








END



後記:

呵呵...兩個小時內把文章的稿子嘔了出來,然後用了四十五分鐘來打這個...
好在今天學校有兩節FREE LESSONS呀...

老實說,說這篇文像生日賀文嗎...我倒覺得不太對勁= =
內容不容易明白,這已不用說了;文筆方面,也是愈寫愈OTL,畢竟起稿時環境太吵了,而且這篇文還要是趕出來的...

其實我在去年918~924期間也在自己的日記中畫了氣球祭﹝當然畫的就算了﹞,今早突然想起今年也能這樣,頭緒就死命地跑出來了= =

說起來...上次還說我要暫時封筆高考去的...
好吧,就把這篇算是最後的暫封文吧!﹝我想應該...會是吧...﹞

最後...清麻呂,生日快樂~~!!


PS.我在想有誰會明白我這篇東西在寫什麼...爆
PR
Comment form
Name
Title
Comment
Password   Vodafone絵文字 i-mode絵文字 Ezweb絵文字
  管理人のみ閲覧可能にする
プロフィール
名字:
夢兒
性別:
女性
有關這Blog:
大家好,這裡是夢兒的日常BLOG。
大概會有ACG方面的感想、普通日記,或者同人創作。
ACG評論方面自我意識流重。
火影同人專用BLOG(已停更)
如果認為我寫的任何東西有意思,可以幫我買一杯咖啡,謝謝~
    
世界樹迷宮隊伍
SQ隊


SQ2隊


SQ3隊


SQ4隊


SSQ與SSQ2都是故事模式
最新コメント
[11/08 夢兒]
[11/08 Anita]
[05/25 夢兒]
[05/24 Nydia]
[02/09 NONAME]
HITS
忍者ブログ [PR]

Designed by